欣賞了Uluru的清晨
對於攀爬一直有種矛盾的情結
也因為暫時關閉
讓我們先行前往著名的"風之谷"
Itinerary:
Uluru → Kata Tjuta (Valley of the winds) → Climbing Uluru
宮崎駿的動畫陪伴許多人一起成長
尤其原本想成為動畫師的我
對於他的作品真的如數家珍
在來澳洲之前
原本不知宮崎老師有在澳洲旅行一段不短的時間
許多作品的世界觀與人物的設定都與這裡有關
比如說,魔女宅急便與塔斯馬尼亞的Ross鎮上的麵包店有關
場景相似度很高,且Ross鎮的閒逸氛圍會不禁讓人傾慕
另外,風之谷有許多接近後現代造型的紅色巨石
狀闊的場景令人有吶喊的衝動
我相信藝術家的靈感需要醞釀
而生活與旅行所獲取的養份
其實會直接或間接反映在創作中
無論是有意識的或潛移默化的
都說明了環境的回饋對人的思考是極其重要的
還記得日前與墨爾本在唸戲劇的朋友聚餐時
他就說到,到國外念書會選則特定的城市
是因為除了書本上的知識與校園的資源
每一個城市裡的氣味都值得好好品嘗
正當你泉思文湧時,呈現出的概念就會包含你消化過的東西
而這種就是所謂的"原創",是一種無法抄襲與複製的產出行為
當我遠遠的在車上看到Kata Tjuta時
好多體會與震撼不斷地拍打我的腦細胞
這裡位於Uluru以東四十幾公里處
由36個突起的大石構成的地理景觀
Kata Tjuta在當地語的意思就是"多頭"
對古早的人來說,這樣的聖地是禁止女人進入(請仔細觀看這一堆巨石的造型)
Valley of the winds風之谷就是裡面的一段步道
因為在行經第二個lookout時會有相當壯觀的畫面出現
站在狹窄的谷地傾聽風吹過岩壁的聲音
我頓時明白了宮崎老師為何想用這個題材了
那一種自然的記號彷彿不斷地在提醒
不管是民住民,或者是來往的旅人
當他們親眼觸及的地方以之為名的故事
很多地名都蘊含了許多複雜的涵義
儘管歷經變化,還是只有最貼近鄉土草根意涵會留下
因此當我旅行至某個地點,地名、自然、文化都是我想了解的
而每一段旅行也因這種種的小故事而有了溫度
可以長存在我心中的美麗記憶
真是一個不小心多愁善感了起來...
等走完長達7.4公里的步道
大家都已累的人仰馬翻
原本回到文化中心是為了小憩一會兒
不料...在資訊看板上出現Climb Open Now!
因為早上可是關閉狀態
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衝進去一定要躺一下Uluru
所以也只能遙望攀登的鐵鍊興嘆囉
詢問過服務人員後大家決定乾脆今天爬一爬
不然Uluru要攀登真的就是看天氣
加上一堆告示牌跟文宣資料都是不鼓勵攀爬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衝衝衝
坦白說,在下面看起來覺得難度尚可
但真正爬一小段後才知道危險重重\
因為部分的坡度甚至超過45度
尤其在剛開始的部份沒有鐵鍊輔助
完全要靠鞋子的磨擦力與自身的肌力
一想到萬一滑倒就真的不妙了
心情也逐漸緊張了起來
當我抓到鐵鍊時,心中的踏實感頓時湧現
但每當我攀爬越高時,就越擔心手滑的現象
不知不覺中手臂逐漸痠了起來
前頭的雄又不時的停下喘氣,甚至有嘔吐的症狀
讓我不僅有顧此失彼之虞(因為我可不想因嘔吐物滑倒失足)
只好當機立斷地超越他,在規律的攀爬之下逐漸到了山腰
看著遠方,視野超棒的...驚
因為這方圓百里只有三處凸起: Mt.Conner, Uluru and Kata Tjuta
不過,當我看著下面陡峭的斜坡,又想起了警告標語
原本想到一半就好,但是Ada這樣的弱女子都想要登頂
男人的自尊也就不容被踐踏,就爬吧...
在機械快感的攀爬中,我們終於成功了!!!
上去的那一瞬間,真是感動與淚水交融
甚至遠達Kata Tjuta都可以看到...
在興奮不到五分鐘之後,就被幾個小孩子潑了冷水
因為他們說還要在上去才算完成,因為他們的爸媽就在那
我咧...這時候也不容再把男人的自尊拿出來用
在欣賞風景之後,快速下山,因為還有夕陽等著我們
話說旅遊聖經Lonely Planet也不鼓勵爬
但爬上去心情真的有種無比的開闊
雖然也是會擔心有啥衰事發生
畢竟攀爬原住民的聖山是不太好
可是我想我並無惡意且帶著無比的勇氣攀爬
我想...我想...Uluru一定可以諒解我的
About Digital Third Place
Apr 8, 2009
我在風之谷,傾聽絕美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意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