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感覺何其豐富,即使尋遍所有形容的辭彙,仍舊會有文字無法描述的情況發生。不過,我們也不必為此而焦慮,因為這正可以刺激並開闊我們的感官。再把視野拉遠,從人類文明的出現到演進,人類的心靈就不斷地被物質的力量所支配,致使人無法透過內在的感知提升精神力量,而是被動地等待刺激,漸漸地感官就變的不敏銳,所有生活中的感受不再有差異。換言之,人類的感官是一種觀察世界的獨特方式,以配合我們環境的需要。
感官之旅一書的作者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為了方便而稱人有五種感官,但事實上只要我們願意探索,還有更多的官能存在。而作者也為了引發讀者的共鳴,則歸納了五種人類最常見的感官:嗅覺、觸覺、味覺、聽覺、視覺,以及所謂的「共感覺」(synesthesia),亦即一種感官的刺激會連帶刺激另一種感官。她在書中不斷地強調感官知覺不只藉大大小小各種行為使人的生命有了意義,而且還把現實分裂成充滿生命力的碎片,將之重組為有意義的花樣,不僅為我們的感官下了一個最佳的註解,也讓我第一次瞭解人類感官的細膩與豐富。
最近上演的電影「明天過後」讓我有很深的體會,就如同艾克曼在她的遊歷中,經由不斷地體驗生命的起落,領悟出人類無須短視與自大,學習如何尊重自然,人類才能在廣翰的時空取得一席之地。她認為以目前的我們還有待向動物的官能學習,否則我們怎能期待自己承擔照顧地球的角色?我們怎能感激自己在地球上生命之網的微小部分?我們怎能和外星生物溝通時,瞭解他們的心智?除非我們學習更多心靈與感官的活動,否則我們怎能互相溝通,進而瞭解,以致體諒!
雖然這本書鉅細靡遺地整理出琳瑯滿目的各種感官經驗,但是大多數的人可能在閱讀後,會有短暫的「意猶未盡」,感官也彷彿經歷洗禮一般。不過,等到日復一日的工作、壓力加諸其身,感官的敏銳度也就開始直線下降。或許,我們並沒有艾克曼那麼幸福可以體驗感官放大與延伸的快感,但是我們可以隨時保持心靈的自由與純真,嘗試去感受與接受,週遭的人事物亦會因你而發熱發光。即便這個過程艱難而漫長,我們的世界會因這份小小的持續付出,獲得向上提升的力量。
0 意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