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 18, 2004

海上鋼琴師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相信一定對主角「1900」與黑人鋼琴手精采的「尬琴」橋段讚嘆不已。先不論這段軼事是否為真,劇中那位大牌的黑人鋼琴手正是散拍音樂(ragtime)大師「Jelly Roll Morton」,也就是自稱發明爵士樂的人。不過,爵士樂真的只是一個人的發明?關於這點可能無法獲得多數音樂研究者的認同,因為爵士樂是融合了多種樂風的一種音樂形式,它的源頭一般說來有三:黑人音樂、散拍音樂、藍調,而非單一樂種衍生而成。

有人說爵士音樂就是「美國音樂」,或許以現在地球村的觀點略顯狹隘,但是綜觀各國近代歷史也只有美國有這樣的條件。事實上,早期的爵士樂反映的即是美國的社會變遷史。十九世紀末,美洲這塊新大陸象徵著希望,因此這裡匯集了各式各樣的人種,尤其是來自非洲的黑人,成為所謂西方文明的商品,開啟了日後種族的隔離與衝突。但是,那些樂天知命的非洲異鄉人卻也帶來了他們的音樂,沖淡他們在現實中的悲傷。不過當時美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明文規定擊鼓為犯法,只有在紐奧良的剛果廣場(Place Congo)才能例外,因此這裡就成為奴隸們輕鬆自在的天堂,並且也因為這裡混合了法國、西班牙、非洲和西印度的族群,有著一股開放的清新,而成為日後新音樂的源頭。

再回到電影的劇情中,我們可以得知歐洲與美洲的交流是很興盛的,因為來往於大西洋上的郵輪訴說著一段段希望之地的故事。因此,當歐洲的移民大量的進入美國,自然地也會帶來歐洲的生活傳統,就連音樂也不例外。所以,散拍音樂的興起也就是歷史的產物了。散拍音樂流行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以繁複的節奏聞名,承襲了歐洲傳統的音樂元素。而電影裡的Jelly Roll Morton所彈奏的正是道地的散拍音樂,不僅華麗的技巧令人血脈賁張,自此也給了爵士樂活潑而搖擺的節奏。

此外,除了黑人音樂與散拍音樂,藍調音樂也是爵士的傳統之一。不過,爵士樂與藍調的界線有時候是很模糊的,若是要詳加區分,藍調大部分是由樂手獨唱,搭配吉他等絃樂器,即原音藍調(Acoustic Blues);或者,採用簡單的樂器組合。然而,爵士樂有一部份是建立在藍調音樂的基礎上,有些爵士樂則是直接從藍調音樂轉化而來,使用傳統藍調音樂的歌曲結構。在藍調、爵士、甚至福音音樂裡,樂手要非常注意彼此間的演奏,在其間存有一種近乎直覺的共鳴,這種叫做呼喊與回應的傳統,也就是後來爵士的即興表演。

這部電影不但題材有趣,編劇與導演巧妙的穿插,讓我很難拒絕與它在有線電視頻道的不期而遇。聽音樂原本只是一種感官的作用,但是若能透過影像,會使得聆聽更加的立體,彷彿看到了音符的律動與交會。不知道或許下次又會在哪裡聽「見」音樂,但我愉快地期待著。

0 意見: